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芳菲

碾磨时光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公开的书信  

2009-10-28 21:50:36|  分类: 心灵日记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写在前面:

 有一次,我告诉一位同事加Q友,我在我的菜园里。当时她还没明白过来,以为我在Q里也种了菜,她问我,是不是被人偷了菜?我告诉她,我不会玩那种无聊的游戏。“芳菲之春”是我为之付出一年多汗水的菜园子,园里的瓜果蔬菜刚刚长苗,这是因为我的懒散,也可能是我的种植技术笨拙,再加上没有正式从师的缘故吧。

开始,看到别人的博苑打理得丰富多彩,文采飞扬、文气十足,好生羡慕。于是,业余的时间,几乎耗在了我的菜园里,这样转来转去的,看看这棵菜长得如何,摸摸那根滕结了瓜没有。时间过了,还是不见收成。我说,不好,原来还是杂草多于蔬菜,没起到什么实用价值。便有些想放弃为它们洒水施肥了。不过,后来一想,也想通了,好在菜园子种菜是给自己吃的,也就无所谓瓜果蔬菜的长势是否良好了。

 其实,我明白一个道理,有的事情刻意追求,往往得不到。这不,之后我放松了心情,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,写下了近7000字的散文《陪她活到九十九》,种植在我的菜园里,我欣慰地对我说,可以休息一会了。但潜意识里,希望得到博友们对拙文的诚恳批评,想来,博客的评语大多说好话,听得多了,也就平常无奇了。记得开博一阵后,我对儿子笑过,老妈的文章有人点评了,而且还点得不错呢。儿子笑谈:老妈笨也,博客这玩意,就是说尽好话的地方,听尽好话的地方。有谁会对陌生人的文章认真地进行彻底的分析或评价呢。他一句,便把我内心的一点理性之光点燃了。嗬,我偏要听听反话,于是,走进了一位博友的博客当中,尝试着恳请他为我的《陪》文提提意见什么的,他回复同意了。之前,因为我读过他限量的文章,发现他是一位非常认真且又愿意热心帮助别人的人,还通过他的博文认识到他是一位经历过各种风雨且经历坎坷,但依然热爱生活的中学老师。

后来,过去一些日子,这事我抛之脑后了,没想到,这位博友却把这件小事记惦在心。今年夏天,他居然真的为我的拙字写下了长长的评论文,在消息栏里告诉我并准备发给我,他说,写完长长的信,居然不知道往哪里发?我才笑芳菲的笨,那有要人家写评论文章,又不告诉人家我的电子邮箱的啊。

不说了,再说下去就是流水帐或裹脚布了。下面是他的原文,取得博友的同意之后,我把他的两封来信公开,还有我的一封回复。这不,我可有话对我的儿子说了,这是事实,证明有人对我的文章提出了批评,写得还很多。我高兴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芳菲     10-28  深秋夜

 

(按书信格式,第一封信的结尾“秋祺!”两字应顶格,但顶不上去。特说明。)


 

芳菲:

       你好!

看到你回复中所说“胸无大志,也不想当作家”之语,颇感不安!暑假以来,我事情确实很多,而且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,都难以推辞,这才导致我忙得有失了你的信任,特别是忽视了你想在你奶奶祭日到来前送份特殊礼物给她的心愿。为表歉意,在昨夜修改完仙女湖名人岛岛主廖世剑的谚语集初样后,我只得决定:将原打算接着庄老师讴歌家父的文章重写的工作推后,先兑现对你的承诺。

先胡说吧。

就你的《陪她活到九十九》来看,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是一幢房子或是一幢大厦的话,你写作的长处则可比作你是一位雕刻家,你有雕梁画栋的本领——你擅长写细节,而且写得令人击掌叫好,亦让我望尘莫及!然而,与一位好的施工员或设计师相比,愚认为你却还有一定的差距。因你信手拈来的缘故,所以,你给我的感觉是:你没能在大厦的框架结构上下功夫,因而,哪里该有支撑大厦的梁柱,哪里该有大厅,哪里该有门窗,等等,都让我摸不着头脑(或许我还没深思,没看透吧)。因此,就你这篇文章原本是为缅怀你奶奶而写的来说,我便认为你还没有写深写透写好。“高生诗词”博友也建议你“还应扩充篇幅,增加内容……在词语上再精确些。”与他相比,我的话说得更直白些,也更难听些。请你莫见怪!

另外,据我对有位散文家的了解,他对一些颇有潜力的女性作家是很器重的,大凡不错的博文,他都会恰到好处地美言几句,以示鼓励的。而他又绝不会随便说些将影响人们对他的认知的话。我先后以两次九分、一次十二分的认真拜读了你的大作,并且匆匆浏览了所有针对你的这篇大作写的评论,竟未见他写一个字的评论!无疑他的无声评论值得你深思。

再八道哦。

先说好的:一、你大作的第一节的头四个自然段写得颇灵动,有看头,尤其是首句,既彰显了你奶奶对你的疼爱,又引发了读者往下看的兴趣;第二节的最后一个自然段,刻画你奶奶很细致,给人如见其人之感;第五节的第二自然段通过“收拾”、“打扫”、“她对着猪头说话……”,写出了你奶奶真正的可爱。

二、有不少句子和细节颇佳,如:“百米冲刺的劲头”,“赶上好人家过好日子,还可以去学堂念书”的3次出现,“一路重复一句话,放下,放下,我能走……”,“我的快活日子刚刚来,妹哩,你要好好工作,好好教你的崽”,尤其是“奶奶一辈子没有欠过人家一分钱”和“临终想喝一口,香香的肉饼汤”,等等,都很好地显示了你的文字功底,展现了你奶奶的精神风貌。

再说愚认为的不足之处:

一、题目与文章的内容不符,给人戴个草帽之感……

二、从开篇到结尾,直到第二节才出现“叫她奶奶”,第二节才出现一次“奶奶你活了八十”,除此之外,通篇都用的是“她”。这种用第三人称的写法,多处都有让读者费猜测之感。既然你是在讴歌和缅怀你奶奶,直接称“奶奶”,不是可让读者一看即明白,并且还感受到了你与奶奶之间的亲密和你对你奶奶的敬重么!

三、有些词句欠斟酌,令人费解,甚至不完整,譬如:“强忍着挤压的疼痛还来不及上医院”,愚认为顺序欠妥,使整个句子不顺畅,且有违常理;又如:“如今想来,当时听得最多的,她瘪着嘴神情悠然”,我想不可能是听她讲“神情悠然”吧?仔细琢磨,若照应前面,我猜应该是“如今想来,上面这些是我当时听得最多的”。再如:结尾处的“她唱给一个一段将要结束的日子”,不仅读着拗口,而且表达不清晰。

四、有些字词有牵强或意思重复之感,譬如:“青筋骨”,“骨”就应删去;再如:“较量”与“搏斗”;、“可能向上”与“蔓延的迹象”,我看都可以只选择一个词……

五点建议。

一、选准主题。可从你奶奶待你爷爷到你儿子这四代人如何好,好到何其感人着手写,用以表达你的感恩和缅怀之情。

二、可将题目改作《奶奶偷着乐了24年》,或者是《奶奶梦中搧了算命人……..(从她进入60寿辰之日算起,到她仙逝日止)耳光\》、《阎王爷搧了算命人……耳光》,以及别的题目,这样或许更切合实际些,也耐人寻味些。

三、可从你奶奶如何走出算命人的阴霾,而后怎么快活幸福地活到83岁来写。这其中有六乐:一为又多活了一天乐;二为你父母和你们都对她孝敬乐;三为你长大了、有出息了乐;四为你奶奶为自己当了太婆乐;五为过上了一日好一日的日子乐;六为她一辈子未欠别人一分钱债乐……

四、扩充篇幅,拟定层次,力争层层递进,以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。

五、完成之后,多读几遍,把拗口和别人难以领会的词句改得使人一看就明白些。

结尾语

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才写上述文字,一是前面说到的确实太忙,忙到许多计划常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打乱;二是君的文章有近7000字,若不认真看、不多看几遍,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来,而且很可能说得不着边际。而我凡事又讲究认真,决不愿不负责任地应付了事(忽悠人),所以想暂且搁些日子,等思考好了,又有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了再一吐为快。三是庄老师的报告文学集已跟我说了三年了,讴歌家父的那篇已催了我六年了,廖世剑的《新余民间谚语》书稿想请我帮个忙,也早在去年冬天就跟我打了招呼……再就是想看看博友们对你大作的评论,再谈我的看法较合适。所以,无意中怠慢了你,谨致歉意!

顺颂

秋祺!

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馨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于 2009年8月11日夜匆就


何老师:

         您好!

  近日很忙,回复较迟,见谅!

  刚才又一次拜读您的来信,再次为您的真诚所感动。您辛苦了!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博友,对拙作的点评十分精彩,我为自己占用了您不少的宝贵时间,十分过意不去。

   您所谈的每一点都用了心的,对拙文结构与内容作了大量分析,非常乐意接受您的观点与指点,并学习了!我将打印出来的稿件与您的点评一一对照,反复领会点评,细细琢磨,发现我的稿子其中存在着多处错误,并且毛病不少,需要修补与改进。下面谈谈我写作该文前后的一些想法。

    我从小由祖母带大,所以对她感情至深,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历历在目。写的时候,不像其它的文章下笔很难,所以写起来,完全凭着一腔情感,并没有过多考虑创作散文的手法。如果添加一些内容当然可以,只是觉得祖母的一生太普通,写起来又没有什么特别感人的故事。所以取题目,或叙述用第三人称,我只想给读者讲讲故事而已。亲情的文章很常见,很难写出新意。我知道,我的故事没讲好,讲得也不动听。我不是学文的,在写作上与一些好文才的博友存在很大的差距。原因之一,我读书太少,文字语言功夫不够,加上对写作不上心,也就造成这样的状态,写作水平一直难以提高。呵呵,我不是为我的写作水平差距在找理由吧?

    虽说,一路写来凭心情,但还是打过腹稿,立过文章结构小提纲。我想从另一个角度,诠释一个思想观点,关于人的“生”与人的“死”,到底是什么?祖母这个人只是一个写作道具,我想借用这个道具讲述人生的意义与无奈,我不追求内容故事是否感人,而是提出疑惑,加深读者对人生的思考。提纲如下:

    1、怎样认识人,表达人间情缘的微妙性;

    2、与人初始相处,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的来源;

    3、相处的奇特,证明人在内心对生死的恐怖感;

    4、再次强调,人对待死亡的恐惧感。呼应第三大段;

    5、人与人交往的快乐,说明人活一生有很多事情必须完成,这是人生过程;

    6、表明人的一生艰难困苦,有时无可奈何;

    7、说明人类的新陈代谢,“小”与“老”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;

    8、证明人的死亡从何而去,生病是最好的解定方法之一,为人生存在与死去的意义上的一次内心呐喊;

    9、死亡,人间情缘的物体上的分离,活着的人的痛苦与悲伤。包括人活着要活得干净与清白的道理;

    10、提出观点,人结束人生后,一般人留给后人的东西都很少;

    11、表明人是一种飘浮的动物,纪念是一种是好的灵魂归宿。

    何老师,您看我就是这么想的,所以写出的东西一派胡言乱语,像一栋建筑根本没有大柱撑住它,显得空洞,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。我十分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,如果想坚持写作,读书是当前首要任务,重要任务;再多多去感受生活的点滴,积累素材,然后再提笔。

 真的,万分感谢何老师,您的来信给予了我很大的快乐,更多的是给予了我思想上的启迪和开发,使我从中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,任何不下功夫的事情是得不到成功的。文学是我的精神支柱,是我的生活乐趣与爱好。有何老师还有像何老师那样的博友,比如古柏浓荫、萧霄、高生诗词、走着瞧瞧、空谷幽兰、琴沁、云卷云舒、世外桃源、老李、春墨秋韵、刘伟盛等热心相帮或鼓劲,我感到很幸运,也很高兴,达到了开博就是纯粹与博友进行思想交流的目的,我想我会努力的。

 暑期快过去了,何老师是忙碌的,常常为人作嫁衣。您的孜孜不倦的创作精神,值得我学习!多保重!

 祝好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芳菲   08-15午后


 

芳菲:

       你好!

来信收悉。现将我上次信中未说完的话补述如下:

其实,你在文中已写了不少你奶奶的感人之事,譬如:1、她说她这一生未欠别人一分钱债;2、你父亲背着她上楼,她一再要他放下;3、她是你父亲逼着来同你们在一起的(上次给你的信中都列举了)。等等。

    可以说,世间每个人都有许多感人的言行,只是看看人们愿不愿意去认真地回忆和挖掘罢了。

    下面略作几点提示:

    一、你奶奶是如何做到一生没欠别人一分钱的?没具体事实,难以打动人。

    二、你奶奶身体是如何出奇得棒的?

    三、她是如何养育了你父亲、照顾了你母亲,又呵护了你和你儿子这两代人的?

    四、她迈过59岁这个坎之后,是否有我挖出的“六乐”等可写?

    五、她年事已高,却没同你们生活在一起,她是如何克服年老体弱,做到自食其力的?

    六、她是如何羡慕你们赶上了好时代,从而珍惜她生命的每一天,并用她生命的余力来继续关爱你们的?

    的确很多很多。

    再指出几点我认为不足的:

    一、59岁后的过渡太快,让读者跟不上你的思路。

    二、具体地说几点:1、“孩子的这一晚”不如直说“这晚我失眠了”。2、“小丫头”不如“我”更好。3、“单独”可否用“孤独”?......

    三、 “谨作此文......”一句不应放在这里。前一句已作了很好的结尾。这一句宜放入“后记”才是。

    好了。又胡说八道了一通,若不中听,还请谅!不过,除了我对我认为有出息的作家比较挑剔,即要求很严外(我对自己也一样),我的好心是苍天可鉴的!

    此复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馨人   20009.8.15.


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16)| 评论(3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