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芳菲

碾磨时光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我看“散文”  

2009-12-13 21:52:58|  分类: 读书笔记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 人在快乐的时候,想写散文;人在郁闷的时候,也想写散文。人在悠闲的时候,想到要读读散文。这,难道是和人们喝酒一样的情结?愁时喝,高兴的时候也喝。还有,有的人遇到事情苦恼时想抽烟,思考问题时也想到了香烟。

人生世事,多有相通之处啊!

不管怎样,我只要想到纯正散文的那个美,文字语言的那个随意畅叙时,心里一下子便有了一块东西落了地,那东西像是金属似的,“铛”一下,心便是“呼”地轻松起来。原来生活中还有阅读散文这样一件快感的事情,可以随心所欲地愉悦自己。

最近读了一些名人作家的博客,他们的博文大多离不开文学言论,或散文、或小说、或影评、或评论文章,还有相关的文学前沿动态言论,好像诗歌很少,当然还有一些图片见闻等。这得化时间去读。我不记得那个博客上的,有一句“文学是个做好梦的枕头”,我看取的名多有新颖多有创意。这样通俗又美味的名我是想不到的,可见他们的思想视野有多宽。

再说下去,要跑题了。马上回来说说我心目中的“散文”是什么样子。

现在没有那一种文体能像散文一样,可以将个人的思想以文字聚会的形式,用散文式的随笔方式表达出来。报纸上的副刊、休闲杂志、网络博客或QQ空间,无不被这种最能充分自由发挥个人书写才能的文体,充溢着所有的媒体传播空间。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发生了。一些散文有意无意地放弃或逃避着深层次的思考和精神获得,散文便成了鸡零狗碎式的泼烦平庸,清汤寡水式的寡情少趣,一地鸡毛式的芜杂低俗,小资情调式的闲愁闺怨。这样,与急剧攀升的散文数量相对应的,是散文质量在迅速地下滑。

对于阅读散文的读者来说,我始终认为,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是离不了那些个字的,“雅、深、哲、厚”。这样,阅读者站的高度也要与普通读者不同。如果散文对崇高与神圣存在回避与消解,那么,必将导致散文缺乏对个体生命在社会情境中的尊严、良知和正义的承担,缺乏对社会历史进程中苦难意识,悲悯情怀的深切关注和体恤,可能也缺乏对人类真善美、假恶丑的深度挖掘和道德拷问,更加缺乏对浓郁情感的勃发和深沉哲理的升华。

而对于散文写作者来说,崇高的精神风貌和人品道德观的优良作风,是万不可缺失的重要的东西。崇高不仅仅简单地指一个人的说教和意识形态的外部表现,也不仅仅指人的情操和道德的高尚。崇高的心灵应该是散文内在的极富生命意义的艺术精神,是散文情理交融形成的一种审美境界,是人对内在的自我超越体现出的一种尊严和伟大。

最后说说,对于散文作家来说,发表散文,就是发表社会观点,发表个人道德观、情操观,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的体现。许多人评定一些作家的散文时,总是不外乎一句“文如其人”及其空洞词的赞美。有一位新浪博友,他始终不认为文品和人品是一回事。他说,有些人文章写得的确好,但人品却十分低劣。所以他坚持看文章不问人,说人不依据文章。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刻薄,但相对而言存在一定道理,因为有的人具有双重性格。当然,一部好作品的存在,它就是散文生命活力存在的重要意义,是作家把自己建立在灵魂的最高处。散文就是要体现崇高的生命价值和精神风骨,要从审美的愉悦和激动中,从心灵的感应和共鸣中,牵引和提升着人们向着精神高地不断地攀升,才能有效地抵制当下有些散文的浮躁和浅薄,消解一些散文的低俗化和快餐化。

我以为,无论是散文阅读者、写作者或作家,只要本着一颗向往尊严和崇高的灵魂,在生活厚度、思想深度、精神力度上,进一步提升散文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品位,体现时代发展方向与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和精神主流,那么,在我们的散文天地中,将会迎来更加美丽的风景,成为中国文学园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。

说到底,散文和诗一样,应该理性也应该唯美,二者合为一体。理性使人保持头脑清醒,而且真实;唯美就是一种心灵的享受,是美丽思想的化身。

那么,让我们就这么清醒着,去追随美而活下去吧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04)| 评论(5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